close

忙碌的生活,往往會讓自己的心靈變的更加的空虛,彷彿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家庭,沒有私人的空間

,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。所以為了讓這樣的情況變少,我覺得可以多看一點書來充實一下自己。
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滑落心際的滋味 ,覺得內容很不錯,雖然價格不貴

但還是習慣性的比價一下

,後來找到了在博客來賣的滑落心際的滋味 價格看起來粉優惠,所以就直接下單將

滑落心際的滋味

買回來看喔。

和我一樣對滑落心際的滋味有興趣的朋友,提供給你們網頁參考看看喔。

滑落心際的滋味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readgirl0001/products/0010631206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「膾炙人口」即是「人人愛吃生肉和烤肉」,

一道道感動人心的料理,綻放了代代相傳的「知味」人生;

真正的飲食,深藏了真味,更是一份真意。


味道是一只潛藏記憶的醰子,醃漬著久已淡忘的過往歲月,

但是只要再喫一口,初嘗時的滋味便點點滴滴浮現在舌尖,

拉提出往日的人情故事──

包裹金色糖衣的冰糖葫蘆,是童年冬日裡不可缺失的一幕,

夕陽中的土筍凍,凝結已漸泛黃的記憶,想起一段愉快時光。

味道是一種記憶,總在餐桌上、餐館間品嘗出屬於往昔的時光蹤跡,

對於日常穿梭於巷弄、尋覓美食的品嘗家來說,食物也是爬梳市井和廟堂美饌的寄託之處──

片片薄如蟬翼的生魚片,可追溯至唐朝五代的膾食;

《花橋榮記》裡的馬肉米粉,是硝煙瀰漫時的遺跡;

大觀園裡的「牛乳蒸羊羔」是沒見天日的東西,是年長人的藥。

四十八篇散文食記搭配一幅幅彩圖,敘說食物本身的故事,也記下人情與美味的結緣,呈上處處散發食物香氛的小品文;串聯世代傳承美食時所留下的深刻印記、人生的每個小片段,經久猶有餘香……

只要保持著品味美食的真意,就能跟著樸質的文字,穿梭時空,跟著作者品嘗美饌,同時也燴製一份屬於自己的美食札記。

味落紅塵,花開千朵,寂寥了江南夢,尋不進南洋情。呷一口月色,啖不盡鄉愁,品一隅相思,鋪陳了懷念。

思念時,選擇找回共同經歷的味道,千千萬萬的生靈都在味蕾間浮動,不安的情緒仿佛要進入永夜。努力,再努力……湧於筆尖的滋味到底是不同了。但即便是不勝苦悶的陳訴,也好過索然無味的緘默。所以選擇回味美味,而非美食本身,要啖出一點真味來才好。

《滑落心際的滋味》與其說是美味的贊歌,不如說是我一路走來,情感的釋放,從江南到南洋,糾結的是悠遠綿長的回味,可到回味時,往往已是遲了。



商品訊息簡述

:



01

從「膾炙人口」說開去


「膾炙人口」是常用成語,如果你不知道,也沒關係,因為用它的人,或也只知其一,對膾炙原意不甚了了。「膾炙人口」源自《孟子•盡心下》,公孫丑問曰:「膾炙與羊棗孰美?」孟子曰:「膾炙哉!」後得此成語,意指美味人人愛吃。《禮記•內則》:「肉腥細者為膾。」這裡的肉是廣義的肉,包括鮮魚,也就是生魚,炙為烤肉;所謂膾炙其實是細切的生肉和烤肉,「人人愛吃生肉和烤肉」便是「膾炙人口」的本義。

在日本尚未發生海嘯之前,新加坡的日本餐館都宣稱自己的生魚源自日本,似乎這樣的生魚都是有光環的......由此可見,生魚之於日本,就如櫻花之於日本是割裂不了的象徵,當下人們說起吃生魚片無不聯想到日本料理,殊不知生魚片還是來自中國的舶來品,這就要從「膾炙人口」說開去,解讀生魚的歷史。

在中國關於吃膾的記載,最早可追溯至周朝,而《禮記》有曰:「膾,春用蔥,秋用芥。」可見先秦的人不僅已經開始食膾,還在吃的時候加入蔥、芥等製成的醬料來調味了。儘管幾千年過去,生魚的食法居然並無二致。

到了唐朝五代,膾不但是皇家宮廷盛宴必備,也是尋常百姓家的盤中餐,膾食蔚然成風。與此同時,膾食文化傳至朝鮮半島,更遠渡到東洋,被精細的日本人發揮到了極致,最終成為和風文化的重要元素。



滑落心際的滋味

商品網址

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readgirl0001/products/0010631206
0CC752579B670E7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qq80iyo480 的頭像
    qq80iyo480

    Book 有好多值得推薦的好書喔

    qq80iyo4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